名师联盟
名校长联盟
教育专家联盟
三百六十行
名人超市
电脑VS人脑研究会
留言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联盟
 
HTTP/1.1 401 Access Denied f="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4_01/19/33148442_0.shtml">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4_01/19/33148442_0.shtml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新使命:着力建设中国气派教育科学体系

——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研究员

文章来源链接http://onsgep.moe.edu.cn/ 

 记者:教育科学规划对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十一五”时期,教育科学规划同以往相比,有些什么样的新变化?

  曾天山:“十一五”时期的教育科研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和公平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围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深入分析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研究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教育科研发展方向;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学术环境,整合研究资源,促进学术规范,健全激励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弘扬学术道德,促进专业化发展,建设****课题,提高研究质量,共享研究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

  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科研工作将主要围绕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三大主题,突出教育科学规划的管理、质量、特色,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着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推进开发研究。

  记者:具体来说,“十一五”时期,教育科学规划建设的****是什么呢?

  曾天山:首先,要把提高理论创新能力作为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的战略基点。坚持“双百”方针,梳理教育理论重要问题,选准关键问题,积极创新,推动学术思想、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深化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加强理论的解释力,为建设中国化的教育理论体系服务;加强教育普遍规律与中国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化素质教育、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教师专业化、学生全面发展等主题的研究。

  其次,应用研究要加强决策咨询研究、课程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管理研究和评价研究。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问题,关注社会变迁和教育体制改革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关注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新变化;研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强旨在直接转化教育科学知识为新教材、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使其在特定教育实践情境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扩大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校和师生受益;鼓励教育科学研究与产业部门的合作,促进教育科学知识的产品化、技术化、实体化和产业化发展。

  在管理中服务和在服务中管理,要通过合理的制度预防劣品庸作

  记者:“十一五”时期,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上将有哪些创新?

  曾天山:在“十一五”时期,更加强调在管理中服务和在服务中管理,在发展中规范和在规范中发展,要通过合理的制度预防劣品庸作。

  一,科学规划,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多样化生态发展。实行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课题评审制度,坚持规定范围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经常项目和专设项目相结合、国家资助和单位资助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控制课题规模,注重提高研究质量,积累研究成果,实现课题类型多样化、分层次布局和分别要求,以体现教育科研生态发展的需求,在制度上保障教育科研对教育现实问题的及时反映,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

  ****,多渠道筹措资金,****教育科研的基本经费需求。所有项目经费全部由政府投入和单位资助,不再设立自筹经费项目,明确使用范围,确保课题研究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第三,改进课题评审工作,把合适的课题交给合适的人做。完善个人自由申报、基层单位审核、科研管理部门资格审查、学科组专家初评、领导小组终审的工作流程。明确领导决策、规划办公室资格审查、学科专家作学术判断、社会监督的评审体制。实行重大(****)课题公开招标和一般课题匿名评审相结合,实现公平与质量的统一。

  第四,加强研究人员能力建设,促进专业化发展。发现人才,使专业人才参与到研究中来,确保高端课题研究质量;以科研项目培养人,提高科研人员的学理意识、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研究人才队伍。

  第五,加强行业自律,形成优良学风。在制度设计上更加注重程序、过程和结果的透明,接受领导、同行和社会的多方监督,规范课题合同文本,实行行政约束、法律约束和经济约束相结合,个人信用和单位信誉相结合,坚持教育科研的公益导向,规范教育科研行为。

  第六,促进研究成果评价的科学化,严把质量关。明确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难易度、应用性和可推广性等要点;实行以匿名通讯评审为主的多种课题评审形式;明确成果要求,规范格式文本;同行评议与历史和实践考验相结合。

  第七,加强科研课题的信息化管理和推介,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规划、立项、申报、评审、鉴定、宣传、推广全程管理的网络化,降低管理成本,激活资源,提高办事效率和使用效益,****建设“中国教育科学网”和“教育研究基础数据库”,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走向社会,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

  第八,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教育部领导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已经考虑在制度层面上统筹整合全国教育科研资源,一方面,教育部系统内部有关课题资助各方形成各有侧重、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新机制;另一方面,明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侧重事关全局、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地方教育科学规划注重区域性和民族性问题的研究项目,学校侧重研究校本问题研究项目。

  第九,各类研究各得其所,促进教育科学体系的生态发展。在科学规划和课题指南中,要突出各类教育研究和谐发展,促使学科研究体系和工作研究体系的生态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生态发展,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生态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德育研究之间的生态发展,各个学科研究之间的生态发展,基础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和民族教育研究之间的生态发展。

  为建设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而努力提高研究质量

  记者: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曾天山: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始终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促进开发研究,为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为提高教育科学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国际教育研究界的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际教育研究****水平相比,现阶段的教育科研在观念、投入、体制、队伍、成果、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区域间、学校间、学科间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研究成果****力作不多,对教育决策和实践的影响力不够,教育决策和实践对教育科学的依赖程度有限。

  同时,我们与国外同行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既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理和研究方法上。一些研究者喜欢研究宏大空泛的主题,习惯于理论思辩和定性研究,得出若干路人皆知的结论,而研究从小处着手、长于定量分析正是发达国家教育研究者的长项。因此,我们选择问题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择小、精、实、新的问题,对研究方法可以有偏好,但不可有偏见,要发挥我们既有的研究方法优势,借鉴西方学者的定量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建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促学科发展。

  成绩说明过去,问题要逐步解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教育部部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周济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全国教育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成龙成凤教育---国际人才成长基地  

                                                                                                 

                                    成龙成凤教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1005414号-1   Copyright© 2004-2018